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夜晚的天空是黑的?
這是我在十年前有一門課叫做宇宙學概論,當時有個期末分組報告。報告內容很 free ,要講什麼都可以,只要可以跟宇宙學扯上邊。一堆人講平行宇宙之類的科幻小說情節與各種時間線,我不想做跟他們一樣的。
當時我做了一個投影片,拿給旁邊的負責報告的同學,結果最後期末分數還不錯。回想起來覺得很有趣,因此特地用這篇文章紀念一下。
當時我看到一本書寫道有這樣一個悖論。最後決定選定這個主題, Olber’s paradox ,中文叫做奧伯斯悖論。
Olber’s paradox 奧伯斯悖論
這個悖論的起源是,假設
- 宇宙無限大
- 恆星均勻分布
- 恆星會發光,且發的光亮度都差不多
因此,不管我們在夜晚看向哪一個方向,都會看到一堆星星才對。整個夜晚的星空應該數以萬計被亮到爆的星星填滿。夜晚的星空不該是暗的。
我們問了一些朋友的意見。
星星太遙遠
這個論點乍看之下沒錯,因為光線依照中心向外擴散,理論上以中心做球,每個球面可以接受到相同的能量。球面面積是 4(pi)r² ,因此光線隨著距離的 2 次方減弱。但理論上我們在某個視角上,由於宇宙是均勻分布,這些星星也會因為距離遙遠而變多,這個變多的趨勢也是跟球面面積一樣,是平方的關係。也就是說,我們還是應該要看到一堆星星閃爆眼睛才對。
過多的障礙擋光
這很合理,哈雷也是這樣覺得。但是理論上拉長時間尺度,這些擋住光的障礙物被光照射久了也會開始發光。一旦時間夠長,這些被光能量加熱的宇宙塵埃也會開始發光。
該不會,太陽系的周圍其實分佈著一堆黑洞吧。
主流的解釋
主流的解釋圍繞在宇宙膨脹的猜想上。
宇宙紅移,也就是由於宇宙膨脹所造成光的波長變長。由於光速飛行需要時間,這些光在飛到眼鏡的途中,就被紅移到紅外光的波長了,所以我們看不到。用探測器看宇宙背景輻射,可以看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光。
另外,由於光速固定,可觀測的宇宙是有限的,這些光很可能還在半路上,還沒能到我們的眼睛中。
距離我當時報告的十年後
如今有更多的 Youtube 創作者將這個概念描述得更加清楚。